近日,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在江苏常熟召开,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湿地专家和管理人员齐聚一堂,探讨湿地保护之道。湿地被誉为城市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这是国际湿地大会首次在亚洲举行,而选择在常熟论道,与其近年来交出的闪亮成绩单密切相关。
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湿地特色显著,也是我们长期重视湿地保护与建设的结果。常熟市委书记王飏说,生态环境是区域发展最基础的竞争力。常熟坚持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彰显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系统,把美丽常熟做成一篇发展大文章。
从人定胜天到人景相宜7月10日,常熟尚湖铁人三项赛在尚湖景区举办。4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运动员相聚尚湖,感受这里的小桥流水、蝉鸣鸟语,对比赛环境赞不绝口。
统计显示,湖岛内一年四季有近百种禽鸟在这里栖息,有90多种鱼虾蟹贝在这里繁衍,还有400余种植物在这里汇聚。然而,尚湖也曾水环境恶劣,部分区域检测为劣五类水质。
20世纪60年代,笃信万事人定胜天的人们,把千顷尚湖围垦成一万多亩农田。未见粮食丰收,环境报复却接踵而来。与湖相邻的虞山林木大面积枯萎,鸟兽几乎绝迹,常熟周边小气候随之发生改变。
17年后,痛定思痛的常熟人用半年时间挑土120万方,围堤筑岛,退田还湖,奔腾的水流迫不及待地拥抱着干涸的湖床。依托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的湖滨沼泽和生态保育区,尚湖恢复达到地表二类水的标准,成为常熟的备用水源地。保护湿地,常熟起步早、力度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常熟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相继修复沙家浜、昆承湖等多个大型湿地,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另外,常熟还把水乡稻田作为建设乡村湿地的核心来对待,规划了很多小而美的乡村湿地。沉海圩生态湿地就是其中之一,这片湿地只有1800多亩,其中稻田占了800多亩。
针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等问题,近年来常熟陆续出台了《重要生态湿地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关于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等文件,从机制体制上规范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多重问责制度。同时,常熟将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村补偿标准从7.5万元/年提高到35万元/年,对承担重要生态湿地保护职责的行政村实行阶梯式补偿标准。我们这里的水稻是纯生态种植,稻田里的水越来越干净。
说到身边环境的变化,福圩村村民钱小法倍感自豪。现在,村里不少鱼塘都退了田,种上莲藕、芡实等水生蔬菜,既可以净化水质,又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既要机制保障,也要科技创新清澈见底的水塘里鱼儿游动,芦竹、鸢尾、美人蕉等植物生长茂盛。
行走在鹅卵石小径上,不时闻到青草的香味。一不小心,还会惊飞一群鸥鹭。这并非一座公园,而是一个完整的水处理净化系统。
从保护长江水环境质量和下游饮用水源地安全出发,2014年常熟投资5200多万元,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生态湿地处理中心。原来污水处理厂要排放的4000吨废水全部回用,实现了产业园内工业尾水零排放和水资源再利用。该中心运营厂长黄国动介绍,这个项目填补了国内污水处理厂尾水到地表水之间的生态水处理技术空白,没有二次污染,解决了国际难题。
多年来,常熟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积极引进国际尖端技术,加大校地合作力度。2012年,常熟与南京大学联合创建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并获批江苏省湿地修复工程实验室,成为全国湿地领域第一个工程实验室。除此之外,常熟还与复旦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开展校地共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加强互动交流,强化湿地保护的科研创新。
常熟湿地保护需要科学规划、机制体制创新,也需要注入科技创新。多年的保护效果显著,常熟湿地水质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在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上,常熟经验得到广泛认可,被授予湿地建设最佳典范奖。如今,常熟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自然湿地保护率由2011年的5.5%提高到现在的50.1%,获评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家园林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市。
科学规划、机制设立确保了湿地保护的力度,画出了红线,而科技创新则让湿地保护更能融入现代生活。(记者苏雁通讯员顾晓磊)。
本文来源:pg问鼎娱乐-www.jbtm365.com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4 www.jbtm365.com. pg问鼎娱乐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79066777号-4